最新信息
热门信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临床医案及心得体会 > 正文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临床医案及心得体会 > 正文

跟师医案-学习大蜜丸制作的心得

发布人:曾宪策名中医 来源:本站 发布日期:2021/8/3 浏览量:

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曾宪策传承工作室

跟师医案

继承人姓名

刘才英

指导老师姓名

曾宪策

疾病名称: 学习手工制作大蜜丸的心得

蜜丸,以炼制过的蜂蜜为赋形剂,与药料的细粉粘合制成圆球丸剂,叫蜜丸。蜜丸的种类,依其服用要求不同,可分为大蜜丸、小蜜丸;传统的蜜丸制作多采用手工搓条捏制或搓板搓制,近代多采用蜜丸机,一般大蜜丸为1512g(旧制五分至四钱),小蜜丸多为梧桐子大。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:

一.炼蜜 选择优质的蜂蜜是保证蜜丸质量的主要关键。一般以乳白色至淡黄色,味甜,无异臭,无杂质,稠如凝脂的蜂蜜入药。但由于产地和气候的关系,北方蜜含水量少,其中以枣花蜜、荆条花蜜为佳,乔麦花蜜较次;南方蜜含水量较多,以荔枝蜜、坝子蜜较优。

炼蜜是为了除去部分水分,破坏霉菌,适当的加强其粘合力。将蜂蜜加热溶化后过滤,除去死蜂等杂质,再置锅中继续加热至沸,随时捞出浮沫及杂质,逐渐除去水分。 

一般以炼制没有明显的蒸气,中间翻腾起红黄色泡沫为度,根据制剂要求,有以下三种:

    1、嫩蜜:将蜜加热至沸腾,温度约在105110之间,蜜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,只稍带粘性。多用于含有糖分、油脂胶质或树脂类成分较多的药料。

    2、炼蜜:蜜经加热沸腾后,继续加热使水分大部除去,温度约在115118之间,蜜的颜色变为浅红色,浮起的泡沫带有光泽,用手拈之有粘性,但两手离开时无白丝为度。多用于粉性、粘性的药料。

    3、老蜜:蜜沸后在火上熬炼,温度约在120122之间,使其水分绝大部分除去,由浓稠状变为不易流动状态,蜜的颜色变为深红色,泡沫周围是红棕色,用手拈之发粘,两手指离开后带有白丝,嚼之粘牙为度。多用于性质干燥松散、纤维性多的药料。

    水分大、油性小的蜜如乔麦花蜜等,要多炼,以适合上述各项标准的要求。一般冬季炼蜜可较嫩,夏季可较老,应用时可根据蜜的品种质量和季节灵活掌握。

和药的温度  

1、含多量油质、糖分和动物胶的药物:  如柏子仁、熟地黄、枸杞子、阿胶、鹿角胶等,因这类药物本身具有很大的粘合力,且胶类如经热蜜即形熔化,呈粘软现象,不易成丸,妨碍操作,所以制丸时以嫩蜜晾温和制为宜。 

2、含树脂、树胶类药物:  如乳香、没药、血竭等,既具有粘性,也易熔化,故亦需嫩蜜晾温和丸。如用热蜜,初时较软,稍冷即硬,不但操作不便,制成之丸粒坚硬 

3、含大量纤维质的药物:  如益母草、甘草等,因此类药物多属植物的叶、茎或全草,粉末松散,纤维多;含矿物性药较多的处方,制丸时需用粘性大的老蜜慎热和制。

二.和药

    药材混合粉碎,过60目筛,放入盆内再取炼好的蜂蜜,按照用蜜量、蜜温或根据各地 

区经验取用,称准分量倒入。趁热充分混合搅揉均匀,使药坨内外滋润,色泽一致,无花线,取出将药坨置木案上,再分小坨。一般用蜜量与药物性质有关,凡含糖类或油脂丰富的药物及矿物性药物,用蜜量较少,质松而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多,基本为药粉和蜂蜜1:1。

三.制丸

   (一)润滑剂(俗称丸药油):制丸时用以起润滑作用,用量不宜过多,以免服后恶心,常用蜂蜡,毛刷刷匀即可。

    (二)分坨:根据丸重和搓丸板的孔数,计算出每一丸条的重量,将药坨分为若干定量之小坨,便于搓条、制丸。

   (三)搓条:取重量准确之药坨,置于木板或石板案上,用手(或手持木板)搓成粗细均匀、长度适当(与搓板长度相当)的长条。

大蜜丸:制作大蜜丸,为了剂量准确,一般用丸药模子,俗称准子(传统的模子由06g12g,大小不等)制丸。其法以左手持准子,右手执药丸条,按满准子后,以右手大拇指捏平,使丸药条折断,左手四指推顶模型活柄,大拇指往下压模碗,使丸药落于案上,如此反复操作。

    操作时模子要保持洁净,再涂以丸药油,以免粘连,所制出的丸药,再用手掌蘸丸药油揉圆,即为成品。

四.封皮

有用食用塑料薄膜包裹。

五、注意事项:

1.根据药材选择老蜜、中蜜、嫩蜜以及确定蜂蜜用量;

2.和药时,趁热快速混合均匀,以免起坨;

3.计算蜜丸的数量,精确分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指导老师批语:

大蜜丸用于慢性病、滋补身体,临床应用广泛,但慎用于糖尿病患者。工艺简单,注意炼蜜、和药环节温度的掌握。